400小说网首页 -> 玄幻魔法 -> 《一名隐士的前半生》 -> 正文
加入书签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返回一名隐士的前半生书页 』

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三百三十三章 道德堕落吗

(为方便您阅读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,请记住“400小说网”网址 www.Wo400.Com,并注册会员收藏您喜爱的书籍
    “庄哥,我们讲的是认识论,但是,还有一个价值观,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,你对吗?”

    孙甘露过:一个读书人如果不能求得一官半职,难免要舞弄墨一番。套用这句话:一个读书人如果饱食终日有闲时间,难免要思考点哲问题。

    我们思考哲问题时有个误区,就是以为自己思考的内容是自己的新发现。其实不是,我们所直接面对的问题,古人大多已经思考过,并给出了千奇百怪的答案选项。如果你书读得够多够透,就知道,很多问题不值得思考,你能够想到的,古人已经想过了。

    古人那么多,聪明人那么多,书籍那么多,还真是负担,搞得我绞尽脑汁想出来的西,一翻书,才发现,人家已经有了个答案。

    这就是科生的不可承受之重。科,人社科类的简称,它是探讨可能性的。与自然科不同,自然科探讨必然性。

    胡适:大胆假设,心求证。虽然他是典型的科生,但其术源流,来自于美国当时的实用主义,受自然科的影响很大。他的前一句用来形容科,后一句更像是理科的研究法。

    当然理分科也是近代的事,其实有许多西,是分不好的。我在高中的时候,就搞不清楚,为什么地理属于科。其实地理,比较确定地属于理科,地球物理,哪个不是自然科的范畴?还有历史是科,但其中的考古,又有大量理科的成分。比如,通过碳14测定年代,就是物理的测试法。

    人的思维模式究竟是理科研讨的内容还是科探讨的内容?这个恐怕不一定。因为假设可以有千万,可以大胆推测,但真相只有一个,需要心求证。

    当然,面对一大堆的选择,判断的倾向或选择的习惯,受价值观严重的影响,这是肯定的。

    我只能严谨地回答这个爱钻牛角尖的人:“苟,价值观影响人的判断,这肯定是影响思维模式的。当然,与之同样重要的有生理、心理、习惯等各类因素。”

    我这种回答,是典型的科生回答,就是把可能的因素尽量罗列,貌似给出了许多答案,实际让人不知所云。如果用理科的式回答,应该:有几项影响因素,各占比多少,等等。

    “庄哥,我跟李老师在一起时,经常听起他,今天人心不古、道德堕落等之类的。我发现,许多老一代知识分子,都有这样的感叹,这是不是有道理呢?”

    “我只能,他们这样感叹是有原因的。但他们的结论,是没有道理的。”

    到这里,我想起当年在班长那里,看到他的一篇笔记:绝望的老人价值观。其实,绝大多数老人的价值观都是绝望的,不管在哪个年代。因为,他们的人生是绝望的。

    “死去元知万事空,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。”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,明显听到死亡的脚步,感受一切皆空的现实,绝望中还寄托着一点点残存的希望,虽然他自己也知道,那一点点的希望,恐怕也是没影的。

    不要王师能不能北定中原,在他儿子活着的时候。就是北定了中原,他儿子祭拜,他能不能听到?人死后有没有灵魂,接收并感受到人间的信息,这都是没影的事。

    人们总爱美化逝去的岁月,这估计与大马哈鱼临死前拼命游回出生地的冲动一样,叶落归根,也是人类的冲动。但是当树叶落下来,在这个社会中,人作为一片树叶,落下来的命运很可能被人扫掉,估计是归不了自己的根的。

    看得出来,苟是一个真诚发问的人,那我就不得不给他谈论一些思考经验。当然,人生经验我没资格谈,因为我也不比他大多少,况且,经历也不一定比他丰富。

    “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,都爱讴歌逝去的年代,这与我们的化密切相关。外国人怎么样,我不,我只,你接触的中国知识分子。”

    我把话题框定在一个可以讨论的狭窄范围,免得出现大而无当的局面。许多人,在真诚讨论问题时,不确定外延的边界,结果,容易变成你你的,我我的,连话题交集都没有了。

    就像大生写论,刚开始提笔时,真有一种:指点江山、激扬字的豪迈。但议题太大,根无法严密论证。这种生是老师最头疼的,因为空泛,所以经不起推敲。

    议题范围,论证起来,才便。

    我们看论题目,一般字数多的,外延,严谨,结论也更可靠些。题目字数少,外延大,空泛,其实结论也似是而非。中国古代的散,或者政论,往往题目字数,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。对大多数人的能力来,这是不可靠的,只能明作者胆子大。

    要貌似能够证明一个大道理,不用逻辑,就用取类比象的法,这是不科的。比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,是名篇,在当时,很有意义。但在今天,完不符合逻辑。

    “臣闻求木之长者,必固其根欲流之远者,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,必积其德义。”

    这纯粹是打比,木的长短与水的远近,与国之安定,有必然联系吗?取类比象的笑话还少吗?世有五行,人有五官,这种笑话,还要讲吗?

    当然不是这篇章不好,他给皇帝打比,是劝皇帝。最后的结果,皇帝听劝了。章起了作用,明他写得好。但有作用的西,道理就一定是对的?

    推理法肯定不对。用他的论据证明不了论点,因为取象比类的法不科。用科的法,是下定义。用教育的法,才可以打比。

    经验主义不代表科,比如,有人,贫血的人,要多吃猪血,吃啥补啥。这个推理有道理吗?毫无道理可言。但流弊却很大。比如有人牛鞭壮阳,因为牛那西长。或者长得像棍壮的西也壮阳,如山药。我见过在河南某地产的山药,因又粗又长,他们打的广告是“天下第一棍”,意思是这西吃了,男人的那功能会大补。

    这里有一个反证法。古代皇帝是最皇宫佳丽成群,他们是最需要壮阳的人。古代中国,传统医最为发达,取类比象的式用得最多。难不成,皇帝最好的食品,是山药或者牛鞭?或者还有其它的药物?但历史证明,皇帝因贪恋女色而短命的,人数众多。

    但如果有一部分人,吃了猪血,真的对贫血症状有帮助呢?这就比较迷惑人了。难道就证明了,吃啥补啥是正确的?其实,现代医已经可以清楚地证明了。猪血含铁量高,对部分缺铁性贫血的人来,是有一定效果的。对非缺铁性贫血的人来,并不起作用。

    当然,要回答苟这个喜欢传统化的人,必须得有几句大话开头。

    “中国传统化中,一般来,在思想流派上,占主导地位的,影响国人深远的,大概有儒、释、道三家。我分别讲一下,这三家对尊崇古人古风的习惯,是如何根深蒂固。”

    一听我要讲大道理,苟的眼光亮了起来,估计他上大时,听老师讲的大多是建筑结构、力之类的西,很少听到这些,缺啥补啥吧。

    “从山人,或者李老师最熟悉的儒家讲起。孔子讲克已复礼,是复什么礼?周礼。孔子崇拜的对象是谁?周公。这已经是孔子以前几百年的事了。孔子在理论上,把神仙崇拜改变造为祖先崇拜,这也是尊崇古人的意思。恢复古代的社会秩序,恢复古人的做人式,这就是复古的倾向。”

    苟到:“这我也注意过,因为比较熟悉嘛。读了孔子的书,总觉得有种世风日下、人心不古的感觉。难道,其它两家也有这种倾向吗?”

    “倾向有,但不是很明显。比如道家,人称黄老之。黄是黄帝老是老子。黄帝究竟怎么样,没经典详细记载,但皇帝内经足以反映其思想倾向了。比如里面提到,上古真人,如神一般的存在,就是其尊古思想的反映。”

    苟笑到:“我也听过一个讲座,在大里,内经上古真人如何厉害,还有中古、近古的人,总感觉,一代不如一代。”

    “是的。这是道家。在佛家,也有佛法时代,也就是佛祖信世的时代。后来五百年属于像法时代,有佛像少佛法了。五百年后,进入末法时代了,圣法难闻。这也有一代不如一代的意思。”

    苟问到: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倾向呢?我是术上有什么必然的要求吗?”

    “问得好!”我首先肯定他的提问,因为他提出了一个我以前忽略了的问题。我以前总以人心需求为出发点来思考,没从术身的逻辑来思考过。

    “我没深入想过,但大致上可以探究出一点原因。任何术,都希望建立后,管得更长的时间,也希望是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。也就是,术的生命长短,标志着价值。来源长,给人以时间证明的可靠感。延续长,证明指导现实的价值性。但是,现实是不断变化的,未来是不断演变的。当现实和未来脱离了这种术预测的范围,术身要么承认自己术逻辑不对,要么承认现实不对。当术家遇到这种情况,是承认自己不对,还是找客观原因?你先哪一个?”

    这个问题如同传中西选举出来的总统。当施政遇到现实困难时,有三个法宝:怪前任、怪反对党、怪外国,就是不怪自身。

    “从感情上讲,当然怪外部原因,舒服些。”苟承认了这种趋势。但他反问到:“这是取类比象造成的吗?”

    “不,两个不同概念。取类比象是认识法,而尊古是价值取向。中国古代最擅长取类比象的思维,有一巨著周易,近取诸身、远取诸物,用阴阳爻来表达万物运行机理,这是典型的取类比象法。但这种取类比象是建立在数字推理基础上的,有一定的模式遵循,也可以用事实来证伪,比通常人的听见风就是雨的胡乱联系好得多。要以我对易经的习来看,至少,预测正确的概率比随机概率高得多。这就明其中的道理是有的,可经得起反复验证。但价值观不同,它更多与心理需求有关。”

    但苟并不立即随我转移到价值观的议题上来,他还要追问取类比象。“都是取类比象,你为什么肯定周易,反对吃啥补啥呢?”

    我知道,我也无法从逻辑上来清楚这个问题,但有一个前提,有一个事实,可以区分。

    “周易取类比象的前提是,从抽象到具象,至少符合哲的基规律。而吃啥补啥至少是从具象到抽象,随便就把特殊性扩展为普遍性,这在逻辑上就不对了。事实上,证明一个判断是否有道理,主要看事实发生的必然性是否远远超过随机性,概率比较一下,就知道了。”

    这才让苟点了头,看样子,服他并不容易。

    “道德上给人一种世风日下的感觉,不是今天才有的,自古以来,许多人都这样认为,主要是老年人。他们的价值观守旧,是因为他们对过去存有美好的想象,因为不美好的过去,他们喜欢选择性遗忘。”

    “对啊,庄哥,当同会时,大家见面关系很融洽,愉快地回忆起当年交往的友谊和深情,我有时觉得那是个假象,因为我还记得,那两个现在称兄道弟的家伙,过去可曾经打过架,好长时间记仇呢。”

    “从心理的角度来,忘掉不愉快的过去,是心理健康机制的一部分,是能。过去就真有那么美好吗?未必。”

    情感与理智,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。情感从何而来,从能而来?从进化而来?美好,愉快等判断,不都与情感有关吗?

    一想到这,话题如此之大,我都没有勇气讲下去了。但苟那探究的眼光依然闪烁,我不得不迎着自己想象力的障碍出发,用语言来攀登这个古老的思维高山。

    “我们合理不合理,更多的是理智面的范畴。判断的标准,是它是否符合事实。我们愉快不愉快,更多的是感情面的范畴,判断的标准,是它是否舒适愉快。”

    我先给这两个定义,来设定边界,免得话题过大,变成胡言乱语。

    “当思维来发达,就会从感受中独立出来,形成自己的体系。这里,我个人估计,它至少经过了两次飞跃。第一,语言字的渐次产生,就产生了第一次飞跃。可表达可记录可回溯,语言字,将思维的主观性客观化了,就有与客观现实对照的可能。第二次飞跃,是逻辑的运用,可推理可验证,让语言身,在没经过事实验证的情况下,自己先可以用自洽性原理检验一番。这两次飞跃,让思维的理智性与感受性,距离来远。而情感,属于感受性。理智与情感的中大差距,有点象马克思所的,人的异化。”

    苟听到人的异化这个词,就有些许触动,因为,他在大,毕竟过马原的。“庄哥,他所的人的异化,不是专指人类在进入工业社会后,产生的许多类似反人性的西吗?”

    “是的,他是这样定义的。但从更长的历史阶段来,与其是异化,不如是进化。”

    这两个词的大体意思相近,但所隐含的褒贬意味不同。

    “漫长的人类进化过程中,我们总在扬弃。随着生产与生活式的变迁,我们不得不改变我们身体已经适应的习惯,不得不因此而改变我们的爱憎,也就是情感。”

    我继续发挥到:“游牧社会到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,我们活动的边界来大,但旧时生活留给我们的爱好,却并不因此完丢失。当我们的身体适应了游牧的生活后,内心就向往地域上的自由,旅行就成为一种爱好,保留了下来。当农业社会田园牧歌式的稳定被我们身体适应了后,安土重迁的习惯就保留下来了,我们对故乡产生了莫名的留恋。当工业社会到来,机械中规则之美显现,我们有的人甘愿在自己的角色中,扮演一颗优秀的螺丝钉,专业神与极致标准的审美,就体现在对钟表的喜爱上。”

    这一番美概论,我没推敲过,仅属于可能性的推测。当然,我并不脸红,科生嘛,就是善于假设。至于求证,那是他们理科生的事。

    “至于这种趋势,周易其实已经有了原始的概念,并把它作为其最基础的理论模式加以运用,这就是它最厉害的地。周易的三个基性质为不易、简易、变易。其中,变易也叫生生之谓易,旧事物必然被新事物代替,这是趋势。”

    “既然这样,人们也应该认识到,变化是常态,为什么内心却不愿意放下旧有的喜好呢?”

    苟的这个问题问得真好。旧有的喜好,这是多么准的词,连我都没想到。

    这涉及心理倾向问题,不仅仅用发展的眼光就能够解决。认识到是一回事,喜欢它又是另一回事。

    “旧有的喜好,这个词好。苟,我们前面提到过,人总是喜欢留恋过去熟悉的西,包括思维模式。人们总是怀念旧时时光,老人们总是美化过去的岁月。那不是因为过去的世界有多么美好,但有一个美好,却在老身上真实地发生。过去的青春年少,对今天的垂垂老矣相比,的确是美好的。”

    苟仿佛明白了些,笑到:“确实,年轻人没感觉出年轻的好,年纪大了,当然感触很深。要不然,从情感上讲,老人们总是:寿则多辱。况且,话语权,经常掌握在老人手中时,他们的话,流传也广些。”

    “这是原因之一。原因之二,是心理上的安感。人们熟悉的西,或者已经适应过的模式,在心理上会产生安感。人们熟悉的行为式,也会让人产生路径依赖症,这是安感所赐。我们看人类进化的历史就知道,安感的结果是渐次加强的。但安感的心理依赖却并不同步。我们知道,今天的人们人生安比过去好得多,但心理上,在面对新的哪怕是细的变动时,也造成我们的不安。”

    “是不是人变娇气了呢?”

    “是的,当人的生命安及生存需求满足后,心理上的需求却变得更明显起来,这也叫娇气。”

    这个话题有失控的危险。当讨论一个问题时,新名词不断出现,新的向左冲右突时,你就应当警惕,这样的讨论,恐怕得不出结论。

    在同一个水平面上讨论问题,是指相同教育背景或思维式的人之间,可以交流。路遇剑客须呈剑,不是诗人莫献诗。同与自己水平低一个档次的人交流,自动拉低了自己的档次。

    胁尊者的教导历历在目:不与傻子辩论。

    但两人水平相当就可以讨论吗?还得有几个条件。任何讨论,必须有一些两人都承认的基前提,这就好比,数公式,总得要建立在几个公理之上。还有一个条件,必须以逻辑限制,让某个论证自洽起来。

    我们在讨论可能性时,离开了逻辑的束缚,虽然火花四溅,但流于浅谈。嵇康的教训,清谈而无结论,只有坏处。

    如果对未来抱怨,陶醉于对过去的知识、思维甚至心理模式的想象中,最大的后果,如同那个所所谓的才子贾平某一样,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。

    编筐编篓,难在收口。怕散漫,匆匆收拢话题吧。我赶快拿出结论:“所以,所谓道德堕落,其实是你不喜欢。为什么不喜欢,只不过你老了,大概如此。”
上一页 返回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列表 下一页 提醒更新/举报错误/缺字少章
如发现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有章节错误、版权疑问或违反相关法律等请联系客服。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仅代表作者洪山诗人本人的观点,其个人行为与本站无关。
一名隐士的前半生全文阅读由400小说网(http://www.wo400.com)提供,仅作为交流,非商业用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