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小说网首页 -> 历史军事 -> 《买宋》 -> 正文
加入书签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返回买宋书页 』

买宋 第二百八十一章 丰富多彩的吃食(二)

(为方便您阅读买宋最新章节,请记住“400小说网”网址 www.Wo400.Com,并注册会员收藏您喜爱的书籍
    继续前的话题,前了,四川茶的产量高于南,但“蜀茶之细者,其品视南已下,惟广汉之赵坡、合州之水南、峨眉之白牙、雅安之蒙顶,土人亦珍之”。

    包括蔡襄茶录“茶有真香,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,欲助其香。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,恐夺其真。若烹点之际,又杂珍果香草,其夺益甚。”

    这就反映北宋时已经出现花茶了。

    到后面南宋赵希鹄“木樨、茉莉、玫瑰、蔷薇、兰蕙、桔花、栀子、木香、梅花皆可作茶。”估计南宋时的花茶更加普遍。

    需要明,宋人饮茶,仍沿用唐人煎煮的式,北宋刘挚诗,“双龙碾圆饼,一枪磨新芽。石鼎沸蟹眼,玉瓯浮乳花”。

    “欢然展北焙,鼎亲煎烹”,这都是描写了煎煮御茶的情景。

    陆游诗称“汲水自煎茗”,“雪液清甘涨井泉,自携茶灶就烹煎”。

    也是用水煎茶,或“南人未知煮茶”,但陆游就是南人。

    但后来的饮茶“鲜以鼎镬”,多为“用瓶煮水”,以沸水冲泡,冲泡前用少许水调成茶膏,称为点茶。

    南宋罗大经认为,“瀹茶之法,汤欲嫩而不欲老,盖汤嫩则茶味甘,老则过苦矣”,“惟移瓶去火,少待其沸止而瀹之,然后汤适中而茶味甘”。

    此外,据苏轼“唐人煎茶用姜”,“又有用盐者矣。近世有用此二物者,辄大笑之”。

    由此看来,唐人在茶中加姜和盐的习惯逐渐被宋人抛弃了,毕竟口味的确太重了,宋人可能接受不了。

    同时宋代饮茶多用盏,盏是一种型的碗,敞口足。

    盏有黑釉、酱釉、青釉、青白釉及白釉五种,而以黑釉为主。

    宋代饮茶流行使用黑釉盏,这与当时的斗茶风尚有关。

    而且从出土的茶具看,宋代饮茶风尚是带有国性的。

    在饮茶法上,宋代饮的是碾茶,把一种半发酵的膏饼茶碾成细末,然后用沸水点注,这以黑色茶盏最为适宜。

    唐宋烹点茶技艺的一些主要形式煎茶、烹茶、煮茶、瀹茶、泼茶、试茶、均茶、点茶、斗茶、分茶等。

    自唐迄宋,饮茶的习俗愈益普遍,“茶之为民用,等於米盐,不可一日以无”。

    即使在社会底层,茶也成为重要的交际手段。如“村定昏来送茶”,而田舍女的“翁媪”却“吃茶不肯嫁”。

    “田客论主,而责其不请吃茶”。农民为了春耕,“裹茶买饼去租牛”。

    但是,由於官府实行榷茶,即专卖,平民的食茶有相当大的比例不免质量低劣。

    以及自社会上层至下层,酒也是宋时消费量很大的饮料。

    如果按我们今天现在人们的标准,当时的酒可分黄酒、果酒、配制酒和白酒四大类。

    黄酒以谷类为原料,“凡酝用粳、糯、粟、黍、麦等及曲法酒式,皆从水土所宜”。

    由于宋代南经济的发展,糯米取代黍秫等,由此成为主要的造酒原料。

    宋代的果酒包括葡萄酒、蜜酒、黄柑酒、椰子酒、梨酒、荔枝酒、枣酒等,其中以葡萄酒的产量较多,五总志“葡萄酒自古称奇,朝平河,其酿法始入中都。”河盛产葡萄,也是葡萄酒的主要产区。

    但宋代的果酒制作技术还比较原始,在酒类消费中的比例不大。

    宋时的配制酒多属品味的滋补性药酒,如有酴酒、菊花酒、海桐皮酒、蝮蛇酒、地黄酒、枸杞酒、麝香酒等,今人统计约近百种。

    白酒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蒸馏酒。

    关于白酒的起源,者们有不同的看法,一种法认为,白酒起源于唐宋时期,是中国人独立完成,而非外域传入。

    但宋人所谓的“白酒”,并不具有蒸馏酒的性质,当时的称呼是蒸酒、烧酒、酒露等。

    而且宋代的酒有一大特点,那就是相当普遍地使用瓶装。

    要知道直到唐代,估酒往往行用升斗之类,宋代则大量使用酒瓶。

    瓶装酒大致自一升至三升不等。

    不过因为在宋太宗时,因酒质低劣,所以皇帝下诏将两浙“湖州万三千三百四十九瓶,衢州万七千二百八十三瓶”,“并许弃之”。

    宋真宗末,“杭州酒务每岁卖酒一百万瓶,每瓶官价六十八”。

    宋神宗时,“每年宫观道场设醮”,使用大量皇室“法酒”,要“勾收空瓶”。

    南宋时,“临安岁供祠祭酒一千六百馀瓶、坛,又供天章阁、景灵宫及取赐酒一万四千二百馀瓶、坛”。

    宋时出现了一批名酒。曲洧旧闻卷,和郛,,酒名记所记录的,是北宋晚年的名酒。

    如有宋英宗高后家的香泉、宋神宗向后家的天醇、宋徽宗郑后家的坤仪、宋徽宗钟爱的儿子郓王赵楷府的琼腴、宠臣蔡京家的庆会、宦官童贯家的褒功、梁师成和杨戬家的美诚之类,都是达官贵人家酿造的。

    另有如开封丰乐楼的眉寿、白矾楼的和旨、忻乐楼的仙醪等,都是大酒楼之类酿造的。

    还有各地的名酒,如北京大名府的香桂和法酒,南京应天府的桂香和北库,西京河南府的玉液和酴香,相州的银光和碎玉,定州的中山堂和九酝等。

    宋孝宗时,“禁中供御酒,名蔷薇露,赐大臣酒,谓之流香酒”。

    到南宋晚期,名酒还有如军队殿前司的凤泉、浙提举常平司的爰咨堂、浙西提举常平司的皇华堂、江转运司的筹思堂、苏州的双瑞、州的蓬莱春等,都由官府生产。

    又如秀王府的庆远堂、宋高宗吴后家的蓝桥风蟹月、宋宁宗杨后家的清白堂等,属达官贵人家酿造。

    临安“人物浩繁,饮之者众”,而“诸司、邸第及诸州供送之酒”,尚不在名酒之列。

    当然,上述名酒仅有一部分是商品,但无疑是宋时酒化发达的标志。

    此外宋朝时还另有其他饮料,如在临安的“诸般水名”,有漉篮有番、椰子酒、木瓜汁、皂儿水、绿豆水、卤梅水、富家散暑药冰水等。

    在宋代的食品市场上,清凉饮料也很受市民的欢迎,主要有甘豆汤、豆儿水、鹿篮有番、卤梅水、姜蜜水、木瓜汁、沈香水、荔枝膏水、苦水、金橘团、雪泡缩皮饮、梅花酒、五苓大顺散、紫苏饮、椰子酒等等。

    这些饮料可以是一种保健饮料,有些还具有药物的成分,如雪泡缩皮饮就有解伏热、烦渴、消暑毒、止吐利的功效,对于霍乱之后服热药致烦躁者,服雪泡缩皮饮的效果尤佳。

    冷饮可解烦,亦可热或温饮。

    这些清凉饮料多兼具治病防病功效,夏季上市时非常受欢迎,就像我们今天早晨喝牛奶豆浆一样,宋代市民早晨习惯喝的是一种叫煎点汤茶药的茶。

    煎点汤茶药是茶叶和绿豆、麝香等原料加工而成,好似煎药。

    在五更的早市上,煎点汤茶药的叫卖声此起彼伏,蔚为壮观。

    元代画家赵孟的斗浆图,画的就是市井贩卖煎点汤茶药的情形。

    宋人认为,茶即药也,煎服则可去滞而代食;煎茶时间长,味道就好。

    宋代流行点茶,就是在炭火将茶叶水烧得快沸腾时,加些许冷水,待茶叶水再次沸腾时再用冷水点住。

    如此点三次,可收到色味俱佳的效果。

    并且宋代时,茶坊在市镇开始普及,点茶也就在城市中盛行起来。

    以及汤药在宋代也很普及,汤药种类很多,见于史籍的主要有二陈汤、枣汤、生姜汤、荔枝圆眼汤、薄荷汤、木星汤、无尘汤、木香汤、香苏汤、盐豉汤、干木瓜汤、缩砂汤、湿木瓜汤、白梅汤、乌梅汤、桂花汤、豆蔻汤、破气汤、玉真汤、益智汤、檀汤、杏霜汤、胡椒汤、紫苏汤、洞庭汤等等。

    其中二陈汤是流行于当时大街巷的最常见的一种。

    二陈汤主治头眩心悸、寒热、呕吐恶心,因食生冷引起的脾胃不和等症状。

    每日早上起来喝上一盏二陈汤,会产生提神养身的效果,欧阳修的“论功可以疗百疾,轻身久服胜胡麻”,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
    同时在宋代,皇帝还常常将汤药与茶作为一种礼物,赐给功臣将士。

    像是宋真宗召见大臣晏殊,赐座后便喝茶,末了,起身便点汤。

    由于皇帝的示范,贵族权臣们纷纷碾制汤沫、丸药、茶饼,随身携带。

    王安石罢相后返乡,途中痰火病发,他便吩咐随从取来沸汤,将丸药茶饼调配倒沸汤中服了才痊愈。

    就连一般的市民,也受到影响,如有的市民家里来了客人,主人便将汤端出,招待客人。

    先茶后汤,还是先汤后茶,不同的人家有不同的习惯。

    除了这些外,宋代的调味品其实已经算是很丰富了,宋人“盖人家每日不可缺者,柴、米、油、盐、酱、醋、茶。”

    另一作“早辰起来七般事,油、盐、酱、豉、姜、椒、茶”。此处大部分涉及了食物的调味品。

    盐在调味品中居於首位,宋代的盐由官府专卖,是重要的财政收入。

    “酱,八珍主人也,醋,食总管也”。

    回,“单稻酱则麦、豆和面蒸煮,和成酱黄,调水下盐,曝以赫日,凡羹味煎熬,无不用之”。

    当时的词义与古时不同,“酱自是酱,醯自是醋”。

    除盐之外,油、酱和醋无疑是宋时最重要的调味品。

    北宋沈括“今之北,人喜用麻油煎物,不问何物,皆用油煎。”

    今人普遍使用的酱油,起源於何时,尚无定论。

    山家清供卷下介绍“忘忧齑”的制作,“以酱油滴醋,作为齑”,但郛卷的同段字作“以醯酱作为齑”。

    “酱油”也可理解为“酱、油”,未必就是现代的酱油。

    山家清供卷下的豆黄签,郛卷,,作“豆黄羹”,其中提及使用“酱汁”,可能就是酱油。

    但从宋代的记载看,当时使用酱无疑比酱汁普遍。

    宋代的甜味有白糖、沙糖和蜂蜜。

    程大昌“凡饴谓之饧,自关而通语也,今人名为白糖者是也,以其杂米蘖为之也。饴即饧之融液,而可以入之食饮中者也。”沙糖“以甘蔗汁煎”成。

    宋代甘蔗种植面积有所扩大,但限於产量,其普及的程度尚不能与油盐酱醋相比。

    专就甘蔗种植和砂糖制造而论,宋代较唐代有了显著的进步,这首先应归功于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,宋代的化环境在其中也起了作用。

    截止到宋代,甘蔗在中国的种植地区包括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四川、湖南、湖北、云南、广、福建等省,都在南,后来逐渐向北扩展。

    宋代同唐代比起来,甘蔗品种增多了。

    在制造工艺面,除了曝和熬外,宋代增添了一种新法,即窨制法。

    至于制造普通砂糖的工艺,宋代应比唐代有进步。

    比如宋代遂宁糖霜的制造在中国制糖史上开辟了一个新天地。

    宋代制糖地区有四川一带,出产糖霜、石蜜、蔗糖、乳糖狮子等。

    至于江浙一带,则出产石密、乳糖、沙糖、糖霜。

    而福建一带,产沙糖,江西一带,也产沙糖,云南一带,产糖霜白糖、合子糖红糖。

    湖南湖北一带,产沙糖,广一带,产糖霜,西蓉主要是波斯产糖霜、石蜜。

    宋代甘蔗和糖类的应用主要是食用和药用。

    宋代制糖影响了大食和南海诸国,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甘蔗种植和制糖业得到了发展。

    有者在论述我国古代蔗糖工业的发展时讲到了宋代的制糖,指出宋供采取轧蔗取汁的法,用巨石碾或舂蔗取汁。

    然后有浓缩、煎熬过程,把蔗汁直接放进锅内煎熬,再去蜜凝结,把煎熬的糖水让其自行凝结,凝结后加以过滤,曝之烈日才能完凝结。

    以及日者加藤繁在中国甘蔗和砂糖的起源一中指出,甘蔗在唐宋之际除江西、湖广、江苏、安徽外,四川、福建也有栽培。

    宋代福建开始制造砂糖,而四川、福建、两浙、广生产糖霜,四川开始制造石蜜。

    宋代砂糖的制造已广为推行,其制造技术也已有进步。

    糖霜在四川、福建、广、浙江等地制造,其中以四川遂宁所产最为美。
上一页 返回买宋最新章节列表 下一页 提醒更新/举报错误/缺字少章
如发现买宋有章节错误、版权疑问或违反相关法律等请联系客服。买宋最新章节仅代表作者参见大总管本人的观点,其个人行为与本站无关。
买宋全文阅读由400小说网(http://www.wo400.com)提供,仅作为交流,非商业用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