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小说网首页 -> 历史军事 -> 《回到明朝做权臣》 -> 正文
加入书签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返回回到明朝做权臣书页 』

回到明朝做权臣 第287章:溃败

(为方便您阅读回到明朝做权臣最新章节,请记住“400小说网”网址 www.Wo400.Com,并注册会员收藏您喜爱的书籍
    徐恩盛率领的这些人马,就是用来吸引敌人的“诱饵”,而军校生们的火力又异常猛烈,双交战之时的情形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一触即溃!

    听闻自己的士卒被敌击败的消息,徐恩盛不仅没有恼火,反而欣喜万分。

    捻着修建的整整齐齐的胡须,胸有成竹的道:“贼匪无谋,中吾计亦,军速退,引敌来追!”

    徐部人马来就挡不住军校生的凶猛攻击,在得到“军速退”的命令之后,没有任何犹豫调头就跑。

    张启阳不是大红狼,根就不理会对到底是不是“诈败”,直接就追了上来。

    “贼匪追我?”徐恩盛抚掌大笑不止,完就是一副比诸葛亮还要诸葛亮的神态,似乎一切尽在掌握:“退不可追,速不可及,连这最基的道理都不知道,贼匪覆灭之期近矣!”

    退不可追,速不可及,这是孙子兵法上的原话,对手却不懂这个道理,摆明了就是有勇无谋之辈。

    我稍微逗引一下,对手就追了上来,如此粗莽操切,覆灭的危险近在眼前却不知道,明对手根就不明白“上兵伐谋”的兵家教诲。

    在徐恩盛的命令下,部人马飞速后退,而军校的生们则继续衔尾追击。

    退了一段距离之后,徐恩盛手下的那些将官们已意识到有些不对劲儿了:对手的攻势太过于猛烈,各部人马损失惨重,而且有很多士兵直接就跑散了,再不收拾一下,恐怕会有盘崩溃的危险。

    敌军各部人马好像一群凶猛的猎犬,咬住徐恩盛部穷追猛打,伤亡大的不可承受,这到底是在诱敌还是在送死?

    对此,徐恩盛却毫不在意,反而得意洋洋的道:“敌虽众,可使无斗。形之而知生死之地,角之而知不足有余之处。示敌以弱,骄敌以强,可制必胜。”

    这也是孙子兵法当中的原话,大致的意思就是:我就是故意这么干的,让对手觉得咱们很弱给他们一个自以为强大的幻觉,然后就可以把敌人引进包围圈中,实现最后的胜利。

    那些个粗鲁的丘不知道孙子兵法的厉害,所以才会产生慌乱的情绪,只需要老老实实的按照兵法上的去做,就一定可以获胜。

    兵法上的道理,是万万不会有错的。

    明明被敌人打的惊慌逃窜,局面非常之不利,但徐总兵却这是好事儿。

    虽然那些个基层的带兵将领们根就看不出这事到底好在哪里,却也只能按照徐恩盛的部署继续撤退。

    于是乎,汤浇蚁穴火燎蜂房的局面就再也收拾不起来了。

    几千人马就好像是被一群猎狗追赶的鸭子,漫山遍野的逃散开来。

    开始的时候,虽然出现了非常明显的败迹,各项命令还能执行下去,最起码还能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路线进行撤退。

    但是,没过多久,撤退就演变成了溃败。

    接连“后撤”了十余里之后,溃败的情形已彻底无法收拾。

    到底损失了多少人马,其中又有多少被敌人击杀,有多少自行跑散,根就无法统计。

    徐恩盛甚至不知道自己手边还有多少可供调动的人马。

    到了这个时候,徐恩盛依旧是一副“胸有成竹”“智珠在握”的姿态,要是手里再拿着一柄鹅毛扇的话,简直就是诸葛孔明再世了:“昔蜀魏交兵,武侯诈败十几场,败退百里,终于将那司马懿引入上谷。”

    徐恩盛的是三国话中的故事,是诸葛亮火烧司马懿的那一场戏:为了把司马懿引入埋伏圈,诸葛亮命魏延等人一败再败,连连后退百十里,这才让沉稳谨慎的司马懿放下戒心中了埋伏。

    效仿先贤故智,引用历史旧例,而眼下的情形和当时完相同,一定可以把这出“诈败”的大戏唱的满堂喝。

    但是,徐恩盛却忘了一件事情:话不过是娱乐之言,根就不足信。

    按照戏话里的故事去打仗,只能他的智商有问题。

    真实的战场和戏话里的描述根就是两码事,不可一概而论。

    诸葛武侯确实用兵如神,但却多是后世夸大了的传,甚至已经被严重神话了。

    所谓的“连败十余场”“败退百里”这种事儿,根就不可能在真实的历史上出现。

    虽然历史上不乏“诱敌深入”的战例,但却仅仅只是局部的“引诱”,而不是溃败。

    别是“败退百里”了,就算是败退十里,军队的组织度就会被打散,一旦组织度出现问题,这支军队就算是崩了。

    尤其是在通讯手段落后的冷兵器时代,命令的下发和执行基都是依靠“传达”二字。

    所谓的传达,就是一级一级传递通达贯彻执行的意思,整个命令链条是以“串联”的式执行的。

    比如徐恩盛这个总兵官的命令,就必须先传达给自己的直属手下,然后才能一级一级的传递下去,而不是直接传达给第一线的作战部队。

    当队伍被打散以后,各部联络不畅,命令就成了空头件。

    军官找不到士兵,士兵找不到当官的,各部混杂在一起,甲部的士兵不可能同从乙部军官的命令,乙部的军官也管不到甲部的士兵,命令根就无法贯彻执行,军队就会成为一盘散沙。

    早在大明朝开国之前,因为战事不利,大将军徐达不得不率兵徐徐后退,后退了将近二十里还能收拢一半败兵,就已经算是军事史上的奇迹了,被称之为军神。

    像徐恩盛这样快速撤退的闪崩局面,败了个稀里哗啦,还想把残部收拾起来,那根就是不可能的,就算是军神再世也做不到。

    偏偏他却自我感觉良好,以为自己是绝世名将,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。

    按照徐恩盛的盘算,就算是部人马败的再怎么凄惨都不要紧,只要能把敌人引入早就布置好的包围圈,就可以底定大局奠定最终的胜利。

    一直以来,徐恩盛都希望在合适的地点打一场合适的战争,他以为一切都会按照自己的预估进行下去,但事实证明,根就不是那么回事儿。

    在“诱敌”的过程中,徐恩盛的部人马剩下的不足一半,直接被对手击杀的只是很一部分,大多数是自行跑散的。

    这个损失简直大到了天上去。

    不幸中的大幸就是敌人还在追击,并且已经一头扎进了早就布置好的“包围圈”。

    跑的气喘吁吁的徐恩盛依旧非常乐观:“贼匪少谋无识,已尽入吾之罄中,四面合围一鼓歼之。”

    既然对手已经钻进了自己的“口袋阵”,就可以发动四面合围的歼灭战了。

    齐装满员的江防左营有万余人马,经过重新修整的右营也有七千,再加上部分黄州地驻军,汹汹两万多人马,又是合围之势,此一战可制必胜。

    可惜的是,客观事实从不以主观愿望而转移。

    虽然理想很丰满,现实却很骨感。

    数量最多战斗力最强的江防左营确实已经上去了,但却出了一点点意外:敌军并没有部进入包围圈,双发生激战,导致“袋子口”无法扎紧,所谓的合围根就没有形成围拢之势。

    想包围就包围,只能太天真。

    敌人又不是傻子,怎么会眼睁睁的看着你包围上来。

    相对于合围之势没有彻底形成相比,对手的凶狠和突进速度让徐恩盛大为吃惊。

    按照徐恩盛徐大人的主观想法,虽然包围圈没有彻底合拢,至少当面之敌肯定已经被包围了。

    在这种情况下,敌人就已经惊慌失措,就应该象戏里的演的那样“狼奔豕突”“慌不择路”,但对手却一点都不惊慌,甚至没有任何突围的打算,而是继续保持高速追击的凶猛姿态,依旧死死的咬住徐大人的尾巴穷追猛打。

    你们都已经被我包围了,为什么就不惊慌失措呢?为什么还有心思来打我呢?

    剧不是这么写的呀,你们为什么就不肯老老实实的按照剧来演呢?

    徐大人完无法理解!

    到了这个时候,徐大人已顾不了那么多了,只能硬着头皮带兵迎战因为他已经退到了长江边上,已无路可退了。

    纠集起一千多人马,徐大人披挂整齐,举起佩剑高喊着“四面合围”“一鼓而歼”的口号,在长江边儿上与敌激战!

    所谓的激战,不过是做个样子,用来鼓舞士气而已,堂堂的总兵大人,怎么可能真的冲锋陷阵呢?

    作为一军之主,他只需要稳坐中军帐,负责各面的协调指挥也就是了。

    “敌虽凶顽,不过是逞困兽之斗罢了,各部务需奋力杀敌,吾必不吝封赏!”

    直到这个时候,徐恩盛还以为自己的对手不过是笼中困兽,根就不足为虑。

    端起一盏热茶,还没有凑到嘴边呢,忽然听到前面一阵杂乱的脚步声。

    二十多个亲兵蜂拥而入,用带着哭腔的声音高喊着:“败了,败了,快跑吧,老爷快跑。”

    这些个亲兵大多是徐恩盛的家丁,也是他的嫡系心腹,战败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把徐恩盛救出去,免得落个玉石俱焚!

    败了?

    不可能!

    这么大好的局面,怎么会败呢?

    徐恩盛依旧做出一副镇定从容的样子,大声呵斥着那些个亲兵:“鏖战之际,尔等自当人人奋勇个个争先,却怎又折返回来?若不是顾念在尔等效力多年的情面上,这不战而逃的罪名就需是要行军法的。”

    就在这个时候,忽然传来一声轰鸣。

    中军大帐之前猛然腾起一团火焰,瞬间沙土飞溅。

    火炮!

    是敌人的火炮!

    火炮都已经打到这里来了,再稍微靠前一点,就能直接让徐恩盛徐大人坐“土飞机”了。

    这一下子,立刻就把徐恩盛给吓傻了,再也做不出那副镇定从容的高姿态,早已目瞪口呆连一句话都不出来了。

    幸好他手下的那些个亲兵还算是忠诚果断,纷纷涌上前来,架起徐总兵徐大人就往外跑。
上一页 返回回到明朝做权臣最新章节列表 下一页 提醒更新/举报错误/缺字少章
如发现回到明朝做权臣有章节错误、版权疑问或违反相关法律等请联系客服。回到明朝做权臣最新章节仅代表作者红尘贼子本人的观点,其个人行为与本站无关。
回到明朝做权臣全文阅读由400小说网(http://www.wo400.com)提供,仅作为交流,非商业用途。